家族慈善正在向专业化治理和运营发展

随着2016年9月1日《慈善法》的正式实施,慈善信托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信托公司的一项新业务,并快速增长。

研究发现,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家族慈善基金会268家,占全国基金会总量的4%;2005至2017年,中国家族慈善基金会捐赠支出由873万元增长至37亿元,呈几何增长,尤其是亿元级大额捐赠增多。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善款主要投向扶贫、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领域。

从注册规模来看,半数的家族慈善基金会以200万元资金注册成立,北京、江苏、上海是家族慈善基金会注册资金总额最高的三个省市;从地域分布来看,东南沿海家族慈善基金会最多,中等发达省份家族慈善基金会数量偏少,数量最多的前三个地区分别是广东(52家)、北京(41家)和福建(34家),全国半数家族慈善基金会分布在这三个省市。

越来越多的财富家族认识到家族慈善是提升财富社会价值的重要方式。专业化的治理和运营对于家族慈善资产的社会价值发挥和基金会可持续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

金融与慈善的平衡

在慈善信托出现之前,参与慈善活动主要有两种途径:发起设立慈善组织,慈善捐赠。设立慈善组织存在运行不易、项目难找、合规要求太高等难题,而慈善捐赠又有信任障碍。慈善信托似乎在二者之间找到了平衡。

“慈善信托具有慈善与信托的双重特征,与传统的基金会与慈善捐赠相比,优势较多。”米兰贝拉家族办公室联合创始人李魏表示。首先,不限规模、期限自定。慈善信托委托人可以依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与受托人协商确定信托财产规模,约定慈善信托的期限和终止条件。在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几十万元小规模、个性化的慈善信托。其次,公益支出、进度自定。慈善信托年度慈善支出的比例或数额由慈善信托文件约定。也就是说,委托人可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受托人自由约定慈善信托年度慈善支出的比例或数额,而不必受到《基金会管理条例》、《慈善法》的约束,这种自由度让慈善信托委托人可以对慈善信托财产做出更长远和更个性化的安排。

尽管当下备案慈善信托规模虽小,但作为资产管理的一种形式,未来市场广阔。“相对于传统慈善组织拥有的资产规模,慈善信托当下的发展状况只能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慈善信托的制度优势,将注定这一慈善形式会逐步成为国内慈善活动的主流。”李魏表示。

专业化的治理和运营对于家族慈善资产的社会价值发挥和基金会可持续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总体而言,中国家族慈善基金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需要借鉴国内外优秀治理经验,同时吸纳更多家族新生代参与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