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兵:明确定位,走信托特色的资产管理之路

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这是业内外广泛关注的话题。为此,《中国银行保险报》专门开设“新春第一访”栏目,邀请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高管等业内人士畅谈对于行业转型发展的最新思考。

本次采访对象是上海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 陈兵

一、为财富管理加持“四大价值”

《中国银行保险报》: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信托业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前,您曾提出财富管理将成为信托转型的主战场。信托公司最需要培养哪些能力?如何有效嫁接信托公司此前积累的优势?

陈兵:信托业的财富管理转型,需要紧扣三个关键能力来推进:

第一个关键能力是客户驱动。财富管理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财富管理业务必须在全面评估客户各方面需求基础上,坚持资产配置理念,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建设覆盖面广、选择面宽、受益特征多元和服务功能多样的产品线和服务组合。例如,除了需要提供基础金融、资产管理、投资组合、受托管理、财产分析等理财服务之外,还要提供保险保障、退休计划、财富转移、子女教育、慈善事业等附加服务。

第二个关键能力是生态的耦合。财富管理的核心是客户需求的挖掘和实现,但信托公司长期以来还存在区域经营受限,客户结构单一的问题。为补足短板,信托公司应不断搭建共享平台,强化渠道经营,除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和产品服务加载能力外,财富管理市场本身也是一个深度耦合、内继外连的市场,需要专业机构的相互补台,彼此赋能,共创价值。

第三个关键能力是数智运营。信托公司需要打造强大的数智化运营管理体系,实现高效的数据传递、业务处理和信息呈现,并对客户营销、客户管理、产品创设、投资管理、运营托管、风险管理等进行全程、全域、全链条的跟踪管理。

另外,从客户的财富构成来看,资金、股权、证券、不动产横跨实业和金融各个细分领域,多元化的资产形式对财产的隔离、增值、转移、分配和传承提出了极为专业化的要求,而信托的最大特点,正在于能够全面地满足委托人的多重目标。

具体来说,信托可以为财富管理提供“四大价值”。

首先是提供“账户创设”价值。信托公司可以为不同层级、不同需求的客户创设专门的“财富管理信托账户”,客户的资金进入信托账户后,可实现特定功能。例如,上海信托为40万元起步的客户创设“睿赢”家庭信托服务,为1000万元起步的客户提供“信睿”家族信托服务,从而有效实现了分类、分层的精细化客户经营。

其次是提供“财产独立”价值。得益于目的自由、权益分离、财产独立和责任法定等特性,信托可以作为财产规划、继承和分配的天然工具,为客户提供独具法律价值的财富管理服务。

第三是提供“资产投向”价值。信托财产投向灵活,能够整合运用几乎所有的金融工具和投资策略,因而信托公司可以依靠自身的主动管理和业务集成能力,联合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为客户实现最优资产配置并有效管理风险。

第四是提供“公益慈善”价值。信托公司依靠持牌金融机构严格的监管体系和规范的内部管理,保障捐赠资金的独立、安全和透明,为客户量身定制慈善公益方案,在赋予委托人高度参与感的同时,也促进捐赠资金增值并放大社会效应。

在信托“四大价值”的加持下,信托公司承载了客户日益变化的财富管理需求,为财富管理市场的整体变革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同时也为行业自身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扬长避短,找准自身优势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大资管的竞争格局下,信托公司的优势有哪些?信托公司要如何与银行理财、券商资管等形成差异化竞争?

陈兵:相较于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等其他资管子行业,信托公司机制灵活,可以实现“投行加投资”一体化运作,具有架构灵活、投向灵活、仓位灵活和多资产、多策略配置的制度优势,并且积累了丰富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具备良好的客户基础且客户风险偏好“可上可下”的优势。

信托业要扬长补短,运用好信托工具,在大资管竞争中明确自身的定位,加大转型创新,努力寻找到一条适合信托公司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具体来看,信托公司要认清趋势,明确定位,走信托特色的资产管理之路,引领“大资管”转型持续深化

至于信托公司要如何与银行理财、券商资管等形成差异化竞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布局:

第一,坚持资产配置理念,完善公司产品线。信托公司可充分发挥信托投向灵活的优势,在实业、资本、货币三大市场灵活跨市场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构建不同收益风险特征的产品。

第二,利用信托产品创设优势,打造财富管理“账户服务体系”。上海信托将利用信托制度的架构优势及信托公司创设产品便利,贴近投资者需求灵活地创设不同风格产品。公司可以采用指令、顾问、委托等多种形式,为客户提供保守型、稳健型、均衡型、进取型等多样化的配置需求。

第三,坚持绝对收益理念,打造特色投研体系。例如,上海信托十年来一直基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自上而下打造了“投研一体化”信托投资决策体系,力争探索出一条符合信托行业发展特色的投研体系。

第四,开展投资投行业务联动,提高主动管理能力。信托公司的投行业务衍生于信贷业务和股权投资业务,通过对客户的服务和深度经营,建立起了对市场、行业、客户的深刻认知。信托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可以借助投行业务积累,助力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打造和其他资管机构的差异化能力。

第五,顺应专业化分工,加强同业合作。在我国资管市场,资管机构一定是相互协作、合作共赢的。信托业可以充分发挥产品架构的优势,做好产品创设,与商业银行、公募基金等各方机构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做好客户服务和财富管理。

《中国银行保险报》:拓展证券领域业务,推进标品业务发展成近年来信托公司转型的突破点。您如何判断相关业务的发展趋势?

陈兵:自2018年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颁布之后,各类资管机构开始在同一条赛道上竞争。无论是银行、券商、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信托、期货公司等,各家资管机构都在开始思考如何更加良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信托公司开展证券领域业务必须找准自身的优势所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信托架构优势。从产品端来看,信托公司可以高质高效地满足客户需要,来创设不同风格产品。从资产端来看,信托公司可以横跨实业、资本、货币三大市场,灵活跨市场进行资产配置。

另一方面是信托公司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以上海信托为例,公司业务不仅有债权融资、股权投资、ABS等专业化投行业务,同时在股票投资、量化投资、债券投资、海外资产配置等业务都有深入布局,积累了丰富的大类资产配置经验和投研团队。

对于标品相关业务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来谈谈上海信托的做法。

今年是上海信托开展FOF业务的第6年,规模已将近170亿元,2016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发展主动管理类FOF产品,培养投资管理能力。目前上海信托标品投研团队成熟稳定,投资框架和体系在市场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FOF管理规模实现较大增长,资金募集渠道通畅,直销渠道已常态化发行,在外部金融机构代销已逐步上线,受到市场广泛认可。

2016年开始,上海信托敏锐地洞察了资管市场的风向变化,在净值管理化大趋势下前瞻性的布局FOF业务,在投研人员、投资管理系统、投资者教育等方面都给予了持续支持。经过6年的持续发展,上海信托不断推动体制机制的完善,为公司投资类业务开展彻底理顺了决策体系。

目前,上海信托投研体系的所有业务都已经开通了线上流程,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提高了FOF投资管理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使得信托公司的资产配置优势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另外,近年来,上海信托FOF业务良好的业绩表现获得了客户和市场的不断认可,从而更进一步助推公司FOF类业务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大循环。

总的来说,上海信托FOF业务能在2021年大规模增长,是我们在做了前期大量基础性工作、顺应大资管行业资产配置的发展趋势、经过市场检验、总结投资管理经验等各要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三、完善行业配套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信托公司转型过程中,您认为有哪些难点需要突破?从实务角度出发,您认为哪些配套制度需要进一步落实?

陈兵:呼吁能够进一步加快完善信托基本法律制度建设的进程

由于目前国内信托配套制度还不够完善,信托财产登记存在困难,尚未形成明晰的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体系等问题的存在,从而限制了信托功能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发挥。

为推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议加快对《信托法》《信托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资金信托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信托财产登记和信托税收制度,建设与家族信托相配套的行业基础设施,真正为信托业“开一扇正门”。

我们也相信,伴随着中国金融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监管政策、社会需求以及市场竞争的共同发力下,信托公司将在财富管理市场开辟全新天地,成为财富管理大变革的中流砥柱,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实现行业自身的凤凰涅槃。


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